背景:
阅读新闻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

[日期:2008-09-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

 

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 张伯兴

 

《学问之要素》一文收录于《陶行知全集》第8卷,是陶先生给朋友程仲沂的一封回信,回应了程先生对于学问要素的见解。陶行知先生以为健体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天才是做学问的根据,指出在学问之要素中,“大概天才有十分八九之势力,教育的势力只占十分之一二。教育万能之说是教育界自欺欺人的话。”陶行知的论述,反映了学生学习成才的客观规律,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所论证。在这里,陶行知所说的天才,指的是学生的天性、天资,指的是蕴藏在学生身上固有的、天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聪明智慧。单纯的分数不能代表学问。陶行知说“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在容貌辞令上判不出真人才。口试和笔试一样的靠不住,分数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本领”陶行知所说的学问,是真学问,是生活中有用的学问,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的学问,是学习、生活、做人、创造的学问。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靠读死书、死读书而获得高分的人,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学问之要素主要是天才,也就是说,学者个体的才能对于学问的获得与增长密不可分。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确是如此。当鱼苗放进鱼池塘养时,大小个头差异无几。干池时,鱼儿却不完全一样了,有的个大壮硕,有的个小瘦弱。同在一个池子里,生存的环境、条件大体相当,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得大小不同了呢?根本原因还是与鱼儿的体健与否、觅食能力的强弱与否等自身因素有关。同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很多。学问的进步,知识的增长,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十分之八九是靠学生自己。在当今择校、择班、择师的一片噪杂声中,一些家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选择一个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上,殊不知,这是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如果学生自己不肯学,不努力,客观条件再好,其作用也是有限的。经常听人说,若用普通学校的教师去教重点学校的学生,学生成绩不见得会差到哪儿。我以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生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当然,这里笔者并没有贬低、轻看教育的意思。我们不是不要教育,关键是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相信学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陶行知认为,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有创造能力,“但是天才有时很不容易看出来。时机未到,天才隐在里面,专靠主观、武断,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是常有的事”。为此,教育者的责任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和创设种种让学生显露和展示才华的机会。那种盯住学生不放,惯用题海战术、用分数要挟学生的办法只会对学生的成长起负面作用。有人说,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很可怕,同样,过分严厉的教师也是很可怕的。

陶行知是一位大教育家,又是一位大学问家,他以“又学又问”诠释了做学问的方法。1939年夏天,陶行知在重庆北温泉主持生活教育社办的暑期共学会,吸引了很多进步青年前来参加学习。有位很有写作才华的学生刘文伟,深得陶先生的尝识。刘文伟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爱好广泛,一有机会就去向陶先生请教,陶先生也总是热情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有人责备小刘“不懂事”,但陶先生鼓励小刘:“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是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有右手右脚,也不能光有左手左脚,要左右配合才是完整的人。”为此,陶先生还在《育才诗章》中专门写了一首题为《学问》的诗:“学问学问,既学且问。光学不问,半截理论;死啃书本,用时不灵。光问不学,一半是零;不成条理,低级水平 。又问又学,真正聪明;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活的学问。”要成就学问,质疑问难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敢问、勤问、问到底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的治学思想。荀子说:“无善留,无宿问” ,意思是说见到好事就去做而不停留,遇到疑难就去问而不过夜。我们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又学又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毅力,让学生在浩淼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自由地去探究和追寻学问的真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