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教科院高谦民在第七届“行知杯”论文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2015/11/25 9:51:23
在第七届“行知杯”论文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年获得“行知杯”特等奖的论文有15篇,这15篇文章是经过层层筛选,从初评到复评,再到终评,选出来的。今天听了10位老师的发言,我和以往一样,心中浮现出3个词语,这3个词语我曾经说过,今天我还是想说,因为它是我心中的真实想法:一是感动,你们用自己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育颂歌!二是感谢,感谢你们用辛勤的劳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特等奖论文的作者,今天所有在座的老师们,都在努力学习陶行知,认真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你们在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同时也在书写着中国当代教育的历史!三是感想,感想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简要地谈几点。
一、 生活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引用古代《墨辩》的观点,将知识分为闻知、说知和亲知三种。闻知是别人传授的知识,说知是自己推想出来的知识,亲知是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他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和说知皆为不可能。”他说:“行是知之始”,“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要想获得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最为有效。”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是以传授前人所创造的知识为主,但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还须将他们领进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观察,去思考,去体悟。王丹凤老师让同学们到野外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去欣赏金秋的美景;钱凤仙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去农博园写生,去捕捉春天的踪影;陈小曼老师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张建芬、蒋亚琴老师让学生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以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殷心芳老师将做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课始做、课中做,课尾还是做,不同阶段的做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她们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源头活水,它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知识,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二、童心是儿童世界的通行证
孩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特殊群体。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孩子的发达”。在儿童这个群体中,每一个孩子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他们,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取得成效。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 常言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然而,站得高,眼界是大大开阔了,可是,远距离的观察,难以看清事物的细枝末节,如果要想清晰、细致地观察事物,那就不能站在高处,而应当站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和具体事物近距离接触。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他们的言行,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所谓“欲窥童子心,更下一层楼”。这大概就是司庆强老师所说的“做有低度的德育吧”?
要想真正了解儿童,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童心。爱心是基础,童心是关键。只有俯下身去,和孩子一样高,一般大,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心理去感受,用孩子的头脑去思考,使自己回到儿童时代,我们才能与学生心灵相通,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特殊的人群。魏书生老师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三、自信心撑起孩子的脊梁
有人说,人的成就大小,往往不能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阿里巴巴集团老总马云小时候和同学打架,头被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江苏省陶研会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