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工作意见
2010/2/22 9:54:31

2010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团结和组织省市陶研会广大会员及有志于学陶、师陶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动、组织并指导实验学校及广大会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实践试验研究;
(二)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地探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揭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及指导意义;
(三)组织开展学陶、师陶活动,评选一批行知式优秀教师集体和先进个人,促进广大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素养的提升,造就江苏学陶师陶共同体;
(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市、县(区)陶研会和三个专业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构建陶研组织的三级网络体系,树立学会学术形象和道德形象。
三、工作内容和活动项目
(一)庆祝省陶研会成立30周年暨“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活动
省陶研会于1980年10月18日在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正式成立,教育家、心理学家、原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张焕庭先生任第一届理事会的会长。学会成立至今已三十周年。30周年是学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建会30周年,需要认真总结系统思考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绩、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又要以此为平台,展现陶研会的学术形象和道德形象,扩大学会的影响力。                经研究,在建会30周年之际,举办适度规模的庆祝活动,总结、回顾学会工作,探索、揭示学会工作的规律,研讨新时期学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历史使命;表彰学陶、师陶的先进区(县)、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表彰陶研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区)陶研会;举办“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活动,展现全省学陶、师陶成果。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是陶研会的生命所在。没有学术研究,陶研会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就没有立足与发展的基石。“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作为社会活动家与专业教育家集一身的伟人,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人民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实践性;既有创新性,又具有本土性。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今天并没有过时,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他对传统陈腐落后教育的批判,对新教育的描述与展望,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一系列教育主张,无不具有现实性、普适性和针对性。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江苏,理所当然地在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方面应走在全国的前列。省陶研会依托学术委员会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对陶行知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生利主义教育、一流校长、一流教师的思想等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今年将继续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如对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生利主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一流教育家与名师名校长成长等专题组织力量开展研究,适当时间召开小型专题论坛活动。在专题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江苏陶研团队。
一线校长、教师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研究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江苏教育战线人才济济,人才辈出。陶研领域同样如此。广大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蕴含着极大的研究潜能。需要我们省、市、县(区)各级陶研会去开发、去激活。省陶研会将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江苏省陶研会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