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树人’书法特色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08/9/27 16:33:00

“‘翰墨树人’书法特色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  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于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因此,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意见》还指出:“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当加强,不应削弱。”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等对写字教学都制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为,写好字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
毋庸置疑,汉字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的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情感,是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 “书,心画也。”(汉 杨雄语)“写字者,写志也。”“总之如其人而已。”(清 刘熙载《艺概》)“字品”体现“人品”!通过书法教育,可以使学生“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质得到综合发展。”使学生“手脑双挥”创造“理想的人生”,成为“教学做合一”的“创造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语)
然而,纵观当前中小学的写字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弱化、漠视、遗弃写字教学几乎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主要有:
1、陈腐的应试教育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唯分数论的定势作用;、
2、只重视对能带来荣誉的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
3、只关注对考试学科的考核、评价,而对写字教学这一“软任务”随意“施舍”;
4、              书法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水平的低下,还没有真正从陈旧的以教师、技法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桎梏中摆脱出来,重技巧训练,轻学训培养;重写字技法,轻技法理论诱导及思考;
5、部分学生家长、学生本身认识肤浅,对书法只承认它的写字功能,功利主义做祟;                   
6、对书法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或遗弃,致使鲜活的优质资源“流失”非常严重、十分可惜。有关书法教学的实践和操作方面的研究可谓屡见不鲜,然而在写字育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研究表面文章做得不多,且视野狭窄、方法匮乏、解读平淡、理性缺失,在实质方面进行厚重而真实的系统研究,目前还尚难寻觅。
为此,我们提出了“‘翰墨树人’书法特色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意欲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书法育人进行深层次的系统而实在的研究。
 
二、        课题的界定
 
“‘翰墨树人’书法特色教育研究”不同于单纯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学科教育。它是以硬笔书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笔墨为媒介,以体察和感悟为起点,以和谐树人为旨归,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品位,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优化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        支撑性理论
 
1、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做”为中心,以人为核心,以创造为动力。把人的多方面的教育培养看作一个整体,旨在创造与“四通八达的社会”相适应的“四通八达的教育”。为了“引人向上的生活”,创造“理想的人生”,要以“教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江苏省陶研会
Powered by iwms